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
鸽子肉、牛肉、羊肉、鹅肉……这些肉是发物吗?癌症患者能吃吗?

癌症患者的餐桌上,肉类常常成为争议焦点。

老一辈常说鸽子肉、羊肉是 “发物”,吃了会让病情加重;

也有人认为肉类富含营养,是康复必备。

到底这些肉能不能吃?“发物” 又是什么?

什么是“发物”?

“发物” 一词最早源于中医古籍,虽无明确典籍定义,但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共识。

中医认为,“发物” 是指食用后容易诱发旧病复发、加重现有病症,或促使新病发生的食物。

这些食物多具有 “辛温发散、腥膻动火、黏腻壅滞”等特性,比如辛辣的辣椒、腥气的海鲜、温补的羊肉等。

由于“发物”可能打破人体阴阳平衡这一特点,很多癌症患者被告知不允许吃“发物”。但“发物” 并非绝对禁忌,需结合个人体质、疾病阶段辨证看待。

常见肉类的功效与 “发物” 属性分析

1. 鸡肉:温中益气的滋补之选

中医认为鸡肉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的功效。

《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鸡肉 “补虚,暖胃,强筋骨”,适合气血不足、营养不良者食用。

从现代营养学看,鸡肉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 B 族和微量元素,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易于消化吸收。

从 “发物” 角度,鸡肉性温,对于阴虚火旺、容易上火的人群,过量食用可能引发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等症状,可搭配百合、莲藕等凉性食材调和。

对于癌症患者,鸡肉是良好的营养来源,尤其适合术后、放化疗后身体虚弱者,帮助补充蛋白质,促进伤口愈合。

2. 鸽子肉:养血补气的 “甜血动物”

鸽子肉在中医里被视为养血补气的佳品,有 “一鸽胜九鸡” 的说法。

其性平味甘,入肝、肾经,能滋肾益气、祛风解毒。

鸽子肉含铁量较高,且含有丰富的软骨素,可增强皮肤弹性,改善血液循环。

虽有人认为鸽子肉是 “发物”,但实际上,只要不过量食用,大多数人都能接受。

癌症患者放化疗后常出现贫血、白细胞降低等问题,适量食用鸽子肉,有助于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增强免疫力,缓解虚弱症状 。

3. 羊肉:温中散寒的温热之品

羊肉性温味甘,归脾、肾经,是传统的温补食材,《本草纲目》记载其 “暖中补虚,补中益气”。

羊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B12 和铁元素,能驱寒保暖、促进血液循环。

不过,羊肉辛温大热,属于典型的 “发物”,阴虚火旺、湿热体质者食用后易出现牙龈肿痛、便秘等症状。

癌症患者如果体质虚寒,术后或冬季适当食用羊肉汤,可起到温补作用;但热性体质或正在接受靶向治疗(可能引起燥热反应)的患者,则需谨慎食用。

4. 牛肉:健脾养胃的优质蛋白源

牛肉性平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的功效。

《医林纂要》称牛肉 “补肝胃,益气力”,它富含蛋白质、锌、铁等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

牛肉虽不属于刺激性 “发物”,但纤维较粗,不易消化。癌症患者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者,建议炖煮软烂后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加重胃肠负担。

5. 鹅肉:益气补虚的平性肉类

鹅肉性平味甘,入脾、肺经,能益气补虚、和胃止渴。鹅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中医古籍中,鹅肉常被列为 “发物”,认为其 “发风发疮”,但多是针对皮肤疾病患者。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鹅肉营养丰富且性质平和,只要不过敏,适量食用可以补充营养,增强体力,适合放疗后口干舌燥、身体消瘦者。

6. 猪肉:滋阴润燥的家常肉类

猪肉性平味甘咸,归脾、胃、肾经,能滋阴润燥、补气养血。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肉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 B 族和多种矿物质。

猪肉虽不属于强 “发物”,但脂肪含量较高,过量食用易导致肥胖、血脂升高。癌症患者应选择瘦肉部分,如里脊肉、猪瘦肉,避免油炸、油煎等烹饪方式,以清蒸、炖煮为宜,防止摄入过多油脂。

癌症患者吃肉的正确打开方式

辨证施食:结合个人体质、疾病阶段选择肉类。如体质虚寒者可适当食用羊肉、鸽子肉;阴虚火旺者宜选择鸭肉、鹅肉。

适量原则:每天肉类摄入量控制在 120 - 200 克,避免单一肉类过量食用,保证营养均衡。

烹饪讲究:采用蒸煮炖等健康方式,减少烧烤、油炸,避免加入过多辛辣调料,减轻胃肠负担。

警惕过敏:癌症患者免疫系统较弱,首次尝试新肉类时,少量进食观察反应,如有过敏立即停止。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23 2025.05
15 2025.05
14 2025.05
14 2025.05
06 2025.05
23 2025.04
23 2025.04
23 2025.04
23 20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