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中暑成了常见的 “小麻烦”。很多人一感觉头晕、恶心,就下意识地想喝藿香正气水来缓解。
但你知道吗?中暑后别急着喝藿香正气水,尤其是以下这些情况,盲目饮用可能会让身体更难受,甚至加重不适。
从中医角度来看,中暑的辨证分型不同,治疗方法也大有差异,需对症施治。
中医将中暑称为 “伤暑”,分为 “阳暑” 和 “阴暑” 两大类型,二者的成因和症状不同,治疗原则也截然不同。
阳暑多因在烈日下暴晒、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感受暑热之邪所致。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口渴、大汗淋漓、头晕头痛、心烦气躁、小便短赤等症状。
此时治疗应以清热解暑、生津止渴为主。
而藿香正气水的药性偏温燥,主要用于治疗阴暑,若阳暑患者服用,犹如 “火上浇油”,会加重体内暑热,使病情恶化。
对于阳暑,中医常用白虎汤、六一散等方剂。
白虎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组成,具有清热生津的功效,能有效缓解高热、口渴等症状;
六一散由滑石和甘草组成,可清暑利湿,适用于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小便黄少等。
阴暑则多因夏季贪凉,如长时间吹空调、风扇,或过多食用生冷食物,导致暑湿之邪夹杂寒邪侵袭人体。
患者常见症状有发热无汗、头痛身重、胸闷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这正是藿香正气水的适用证型。
藿香正气水由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等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能有效缓解阴暑引起的不适。
但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阴暑情况都适合用藿香正气水,以下这些情况仍需注意:
首先,严重中暑(热射病)时不能喝。
热射病在中医看来属于 “暑入心包”“热盛动风” 等危重证候,患者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 40℃)、无汗、昏迷等症状,此时身体处于极度危急状态。
藿香正气水的药性和成分无法应对这种危重情况,反而可能延误治疗,必须及时采取综合急救措施,包括物理降温、补充津液等,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其次,中暑伴随严重呕吐、腹泻时不宜喝。
当中暑者频繁呕吐或腹泻时,胃肠道功能紊乱,藿香正气水中的部分成分可能刺激胃肠道,导致症状加重。
从中医角度,此时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可适当饮用生姜汁、淡盐水等,待呕吐腹泻缓解后,再根据具体证型用药。
另外,对酒精过敏的人绝对不能喝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部分藿香正气水含有酒精,对酒精过敏者饮用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这与中医 “避其毒气” 的原则相悖,应避免使用。
还有,儿童、孕妇、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要谨慎。
儿童脏腑娇嫩,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体质特殊,藿香正气水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总之,中暑后不能盲目依赖藿香正气水,应先区分中暑类型,结合自身情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轻度中暑可采用一些简单的中医外治法,如刮痧、推拿等,刮拭肩颈、背部等部位,能起到疏通经络、清热解暑的作用;
推拿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可缓解头晕、恶心等症状。
严重中暑则需立即送医,以免延误病情。
记住,科学辨证、对症施治,才能让身体更快恢复健康。
注:本文配图已获版权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