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博爱堂名医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疾病科普
八旬血液病专家麻柔:从医半世纪,仍坚持一线问诊

本文刊载于《瞭望东方周刊》(2025年第19期,总第942期),原题为《大医丨精研岐黄 医承古今——记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麻柔》。

文丨《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鄂璠 编辑高雪梅

在他看来,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建立中医思维的基础。

图片
2025年8月27日,麻柔(右二)在出诊时带教学生(西苑医院/供图)

“您还记得10多年前,曾给一位名叫穆彩霞(化名)的人看过病吗?”2025年8月20日9时刚过,从外地专程到北京看病的女性患者白丽丽(化名),略显激动地走进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杏苑楼129诊室,一进门,就迫不及待地对一位穿着白大褂、身形瘦削但精神矍铄的老大夫说。

白丽丽继续快言快语:“您原来的老病号现在已经康复了!您可能没印象,穆彩霞是确诊白血病后找到您的。2023年,我也患上了白血病,她告诉我,一定要到北京找您看看……”

诊室里放着一张长约2米、宽约1米的大桌子,桌上并排放着两台电脑,老大夫坐在其中一台电脑前,左、右两侧坐着3位年轻大夫。老大夫边听白丽丽陈述病情,边认真翻看她带来的病历本、检验报告等,不时询问几句,然后为其把脉望舌。约十几分钟后,白丽丽拿着老大夫写下的药方,离开诊室。

这位老大夫今年80高龄,从医已有50多年,如今依然坚持在临床一线。他就是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以下简称“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血液病研究所名誉所长麻柔。

图片

麻柔

“西苑医院找麻柔”

14年前,一家医疗健康类媒体刊发了一篇报道,描述北京特别难挂号的10个科室状态,西苑医院血液科位列其中,报道中写道:麻柔的号已预约到半年后。

数年前在血液病患者间就广泛流传一句话,“血液病不用愁,西苑医院找麻柔”。而今,麻柔的号依然难求。2025年8月20日上午,《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跟着麻柔出诊,发现不少像白丽丽一样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患者。

8月21日,本刊记者再次前往西苑医院,麻柔欣慰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前几天自己特意给30多年前认识的患者龚幼林(化名)打了个电话,再次确认身体状态是否良好,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时间回溯至20世纪90年代初,一天,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的龚幼林来到麻柔的诊室,他说自己一个礼拜就需要输一次血,恐怕只能活半年了。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血液病常见病种之一,表现为长期进行性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骨髓无效造血及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而MDS—RAEB则是MDS中较高危的亚型,疾病恶性程度颇高。

龚幼林是湖北人,当时在北京打工。安慰他的同时,麻柔试着用青黄散为他治疗,一段时间之后,他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均有所好转。在治疗期间,麻柔定期根据他的身体情况,为他调整用药,并持续随访。

大约20多年前,龚幼林康复了,药也全停了。为表达感激之情,龚幼林记下麻柔的电话号码,逢年过节都会问候祝福。他还特意组建了一个微信群,群里都是MDS患者,他总是建议新认识的病友“到西苑医院找麻柔大夫”。

开创性应用青黄散治疗MDS

“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尝试用青黄散治疗MDS。”麻柔说,下决心做此尝试,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临床实践的压力,“大部分病人找到我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西医治疗,但病人不想化疗,希望进行中医治疗。”

当时,麻柔正在西苑医院从事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成立于1955年的西苑医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人民政府建设的第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大型中医院。197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麻柔有一段留校任教的经历,随后于1971年8月调到西苑医院工作,1972年至1975年参加全国“西学中”班学习中医,1979年至1982年师从中医血液名医周霭祥、谢仁敷,并在1982年获得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学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麻柔先在中日友好医院工作了几年,直至1989年9月调回西苑医院。

麻柔注意到,同在西苑医院工作的老师周霭祥应用含砷古方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于是我就琢磨,是不是用青黄散治疗MDS也同样有效呢?”

明代医学典籍《奇效良方》对于青黄散有记载。1993年前后,麻柔针对毒瘀互结的主要病机,开创性地将小剂量青黄散(青黛与雄黄之比为6:4)应用于治疗MDS,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组方中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雄黄味辛、性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瘀血,两药合用有祛邪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

2003年,麻柔在医学专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研究》的文章,提出青黄散治疗MDS仅有部分病例有效,“目前还不清楚哪些患者有效,哪些患者无效,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是查清哪些患者用青黄散治疗有效”,麻柔写道,“我们应努力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MDS的新方法,为患者解除病痛”。

据麻柔介绍,在中医传统病名中,并没有关于MDS的记载。直至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血液病专业组经反复讨论,决定将该病命名为“髓毒劳”,其中“髓”代表病位,“毒”代表病性,“劳”代表病状。

至2019年,麻柔及其团队的持续探索已近30年,经对2006年至2019年治疗的各种类型MDS进行总结,发现千余例患者中,有效率超过60.4%。

随着众多患者病情缓解,麻柔在国内外开始受到关注。2012年底,麻柔及其团队在含砷中药治疗MDS取得临床疗效的基础上,首次阐明含砷中药去甲基化机理,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循证补充和替代医学》上。2020年,西苑医院麻柔团队的研究成果——“含砷中药复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创新模式建立及应用”,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目前,以青黄散为主复方用于治疗MDS,已从中高危患者扩展应用至低危患者,麻柔带领团队,根据病人个体差异和病情,不断调整用药,再联合补脾益肾中药,“中低危患者的改善率超过了80%,高危患者的改善率在60%左右。”麻柔说,这在国内外对于MDS的治疗效果上都是突出的。

图片2025年4月10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病科护士采用中药热奄包技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西苑医院/供图)

调动“人”的内在力量

麻柔还擅长用补肾健脾法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用益气通阳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从“阴证”论治微小残留白血病。他提出白血病从根本上讲是阴证(阴实),而化疗过程又易耗损机体的阳气,临床中可应用扶阳健脾法,以当归四逆汤加党参治之,此法跳出了国内常见的扶正祛邪法治疗白血病的理论,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麻柔习惯于称前来就诊的人为“病人”而非“患者”,在他看来,“人”是非常重要的,中医应把“人”摆在第一位,主要调动“人”的内在力量,求“中”、求“和”,以病人的自身正气战胜疾病。

“中医影响世界论坛”发起人李俊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麻柔学贯中西、医承古今,不仅对于所有血液病的发病机理、西医治疗了然于胸,同时还对从中医角度认识血液病的发病与治疗有着独到见解,并且用药精到,患者花费也相对较少。

“中医学、西医学都是人类和疾病作斗争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生命科学,都对人类健康作出了杰出贡献。”在麻柔的观念中,中西医各有所长,最好的医疗,就是以中医思维为指导、现代检验技术为支持的诊疗模式。

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麻柔反思了自己在“西学中”初期曾走过的弯路。“学习中医后,大约有10年的时间,我给病人开了药,病人吃了后却没有效果。”麻柔说,“后来,在反复的临床摸索中,我发现问题出在思维方式上。我是学西医出身的,满脑子都是西医思维。以西医思维开中药,自然难以有效果。”

为了培养自己的中医思维,麻柔开始大量阅读古代经典著作。刚开始研习《黄帝内经》时,他也看不懂“化气”“运气”等理论,但他不灰心,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新再读、再思考。他不仅看医书,还阅读了《大学》《中庸》《孟子》《易经》等书籍。在他看来,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建立中医思维的基础。麻柔说,他在家里还专门腾出空间,设置了书房和书库,藏书超过万册。

“除了看书之外,麻老师几乎没有其他爱好。”西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杨秀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血液病大多是难治性疾病,患者往往发病急、病情重,面对慕名而来的患者,麻柔常说:“病人从全国各地来求诊,诸多不便,为医者,要尽所能给予他们方便。”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麻柔每接诊一位病人,都认真翻阅病历、检验结果,不放过任何一条有用线索。同时,抽时间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看到希望,增添信心。

在西苑医院采访时,本刊记者听麻柔的同事说,2009年和2011年,麻柔的老伴两次生病期间,麻柔因考虑到已预约的患者大部分是远道而来,因此仍坚持出诊。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麻柔从医以来一直恪守的信念,也是他心之所向、行之所依的准则。

志道、养德、精艺

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麻柔精研岐黄、严谨治学,同时也潜心育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杨秀鹏是全国名老中医麻柔学术经验继承人,她从心底敬佩自己的这位老师。“麻老师总是教育我们做医生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心要正,德行要好,在看诊过程中,他不是特别爱讲话,但他能分辨出哪些患者容易焦虑,告诉他们病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是可以治疗的。生活中的他,特别不喜欢给其他人添麻烦,凡是能自己做的事情都会自己做。”

“虽然学生有不少,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合格的老师,我知道自己的毛病,不会讲课,肚子里有10分,能讲出来5分就不错了。”麻柔谦虚地说道。

在跟诊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年届八旬的麻柔视力、听力都很好,使用电脑也毫不费力。麻柔给学生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常在群里分享好的文章与阅读心得,学生们给这个群取了个名字:麻主任讲课群。麻柔还要求学生们写跟诊的心得体会,他批阅后再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给学生。

“吃饭、睡觉、走路、读书、医人”,是麻柔认真践行的“十字箴言”,他常年保持着规律生活,固定留出时间走路,几乎每天都会午睡半小时,晚上10点就寝。出诊时,常有病人问他保持健康的秘诀,他说只有8个字:生活规律,心情愉快。

60年前,麻柔报考大学时,志向是投身原子弹事业,第一志愿是清华大学。没有料到的是,父亲悄悄修改了他的志愿,他被北京医学院录取,从此和医学结下不解之缘。

现在的麻柔,对父亲马春芳非常感恩。他时常想念2021年逝去的父亲。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当过小学教员,为子女们创造了爱读书的家庭氛围。麻柔是长子,四个妹妹中有两个从医,另外两个分别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工作。

2011年,麻柔父亲90岁时,仍和他同住在不到80平方米的房子里,欣慰地写下一首小诗:陋室名医悬壶忙,艺高德厚貌不扬。一心医术兴国学,无意世事论短长。

麻柔一直以“志道、养德、精艺”的座右铭激励自己——有志于道,一辈子都有所追求;修养“无为而治”的德性;专于治病的技艺,让中医文化薪火相传,惠及更多的人。

以下5类疾病,有需要的患者可以预约

1.血小板减少

2.全血细胞减少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5.白血病

预约电话:010-68412758、88514939

出诊地址:博爱堂名医馆(魏公村馆)博爱堂名医馆(魏公村店)

 

阅读相关 查看更多
18 2025.09
13 2025.09
04 2025.09
27 2025.08
24 2025.08
16 2025.08
16 2025.08
16 2025.08
13 2025.08